武磊进球/足球即时此分/迈克马龙/北爱尔兰时间 - 中国vs澳大利亚

最新消息:歡迎加入QQ群276412263一起交流! | 購買NFC標簽前往官方淘寶店 | 投稿郵箱:nfchome@qq.com

華為:論NFC移動支付之持久戰

NFC資訊 小天 4843瀏覽 0評論

huawei

相對移動銀行(基于手機的在線支付)較為單純的業務形態而言,基于硬件的非接觸支付在技術與規模上都更受關注,其中最為主流的核心技術則是獲得包括Android、Blackberry等主要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支持的NFC近場無線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技術。

叫好不叫座的NFC

市場研究公司Juniper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預計,NFC移動支付市場的規模將在2014年達到500億美元的水平。相對其他無線技術,NFC采用13.56MHz的無線傳輸頻率,傳輸距離在10cm以內,傳輸速率可達424Kbps,讓NFC兼具傳輸距離短、設定流程快兩大特性,適合重視交易安全的移動支付應用。

但移動支付需要軟硬件的整合,涉及手機等終端廠商及運營商、零售商等,各方利益爭奪激烈。因為各行業巨頭均非常清楚,作為規模效應顯著的行業,一旦NFC相關標準廣泛推廣,后續規格變更難度極大。僅從技術標準而言,目前的NFC移動支付就分為NFC解決方案、SIM卡解決方案及MicroSD解決方案,此外還包括更為嚴重的產業鏈主導權的爭奪,由此導致的NFC產業鏈過度碎片化的狀況使NFC發展無法形成合力,陷入叫好不叫座的發展窘境。

另外,2011年全球NFC手機出貨量僅約2%,反襯出NFC移動支付的困境——用戶無從體驗以NFC為核心的移動支付應用。加之iPhone5支持NFC的期望落空,蘋果又推出整合多種票證與優惠卡的Passbook應用,都被視為業界對NFC移動支付的不信任投票。

三個成功故事,三種發展模式

雖然NFC移動支付進展受各產業巨頭競爭技術主導權的影響而顯延滯,但從全球范圍看,移動支付仍有成功案例可供借鑒,進而幫助人們了解其成功因素及背后可能的商業模式。

NTT DOCOMO:先下手為強

由于推廣時間較早且日本市場運營商對于產業鏈的控制力較好,日本NTT DOCOMO成為運營商通過高度掌握用戶與支付工具,進而整合金融機構取得提供金融服務的合法性后,讓移動支付廣為普及的成功案例。

憑借移動寬帶接入與帳單寄送等服務,運營商對其用戶的掌握度自不待言,而日本市場的手機幾乎全由運營商提供的市場獨特性,則讓NTT DOCOMO具備決定手機硬件支持移動支付的能力。在入股瑞穗與三井住友兩家銀行后,NTT DOCOMO的移動支付更實現了產業鏈覆蓋的完整性。

NTT DOCOMO的移動支付以“Osaifu-keitai”為業務品牌,包含手機錢包、ID借記卡與DCMX信用卡等三大類業務,其中手機錢包服務主要采用Felica技術,兼容于目前的NFC芯片。從合作關系緊密程度來看,DCMX與金融機構關聯度最高,其次則是ID借記卡,手機錢包關聯度最低。

此外,為了降低更新POS終端支持移動支付對零售商帶來的沖擊,達到增加零售商合作伙伴數量的目的,NTT DOCOMO優先選擇已經支持NFC移動支付的連鎖便利商店AM/PM、麥當勞、7-11以及JR-East(東日本鐵路公司)為合作伙伴,并搭配降低交易費用的方式,實現移動支付的普及。尤其是與JR-East達成合作,不僅極大地增加了支付網點,更幫助用戶培養了移動支付習慣。

目前,NTT DOCOMO的用戶已有超過70%以上使用支持移動支付的手機,而隨著移動支付在日本國內的高度普及,NTT DOCOMO計劃在全球41個國家的50萬個以上零售點實現移動支付服務。

Square:從支付工具做起

雖然NTT DOCOMO 在日本國內已經取得成功,但在全球范圍,移動支付更重要的推動力則源自其他領域。

美國的移動支付廠商Square從提供兼顧安全性與通用性的信用卡移動支付終端出發,配合免費發送終端的商業模式(Square終端售價9.9美元,開通后返還10美元給用戶),成功滿足中小企業通過信用卡收費的需求。

在美國,不僅有超過65%以上的民眾擁有信用卡,更有過半的民眾使用智能機,讓通過智能機為消費者提供便利、高安全性的信用卡消費解決方案的Square,有足夠的市場發展空間,也是Square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但信用卡刷卡器只是Square的開始,通過開發不斷創新的應用程序,Square對移動支付的野心是逐步擺脫信用卡與額外硬件的束縛,讓手機成為不可替代的支付工具。

至于收費端,Square在獲得星巴克等大型連鎖企業青睞后,并未忽視當初給他們機會的中小企業。由于中小企業對信用卡手續費更為在意,Square在獲得足夠投資之后也守信地調降其收取的手續費。雖然此舉存在陷入價格戰的風險,但持續增加支持Square付款的零售商數量,藉以提升終端用戶使用Square的意愿,仍是目前Square持續發展所需。

八達通:從公共服務做起

在全球范圍內,NFC移動支付最為普及的形式則是公共交通卡,其中的代表是香港的八達通,在公共運輸事業的帶動下,其順利跨入零售市場,成為便利的小額支付工具。

八達通的迅速發展,得益于大眾通過公眾運輸出行的基本需求,而且通過八達通支付能節省排隊購票時間、獲得折扣且無須攜帶零錢,這使得八達通獲得消費者的普遍接受。從公眾運輸體系出發,政府對初期硬件建設的補助,奠定了支付卡普及的基礎,而支付卡本身的低單價和后續對持卡用戶的價格優惠,更是增加使用量的關鍵。

隨著持有卡片人數與活卡數(持續被使用的卡片數)的持續增加,各大連鎖零售商店也逐漸接受支付卡的消費形式,而支付卡便利性和應用場景的增加,更讓消費者離不開支付卡,形成正向循環促進應用的加速發展。

然而支付卡的發展曾面臨一個同樣問題,那就是交通費之外的消費業務,是超出原本業務規劃范圍的,因此不論是八達通或是其他支付卡,都曾遭遇法規層面的限制而面臨發展瓶頸,但最終也都通過法規的松綁而獲得突破。而如何與智能機妥善整合,則是八達通近期面臨的問題。

基于商業模式的移動支付產業鏈分析

撥開紛繁復雜的商業類型,上述三個案例呈現于眼前的是一個由三個模塊構成的NFC產業鏈。位于這一產業鏈一端的是龐大而又訴求較為類似的消費者,他們已經擁有眾多的支付手段可供選擇(信用卡、現金等),NFC需要打動他們的是便利性或者優惠折扣。居中的則是支付工具,例如NFC手機、MicroSD卡或者運營商最為中意的SIM卡。

就本質而言,支付工具并非僅僅是一個傳統的支付承載工具,隱藏于其中的還包括消費者的賬戶以及隨之產生的龐大消費數據,在未來,這將是難以估量的數據業務寶藏。正因為支付工具中隱藏著賬戶要素,所以銀行在其中的影響力巨大,也導致運營商在構建支付工具時需要根據當地法規尋找合適的金融解決方案。而在產業鏈的另一端,數量龐大且規模差異巨大的商戶成為核心力量,對他們而言,最為關注的影響要素在于如何增加收入、減少支出。

如同一架天平,NFC產業最終能夠實現平衡,不僅取決于消費者或者商戶的力量,更在于支付工具這一支點的位置所在。

相比于數量龐大的消費者與種類眾多的支付工具,商戶更為復雜,它兼具前兩者的屬性,不僅數量龐大,規模差異更為巨大。僅僅從規模而言,就可以分為個體商戶、連鎖商戶與公共服務商戶三類,不同類別商戶的規模差距足以達萬倍。而且越趨近于頂層的商戶,其影響力越大,能夠影響消費者及支付工具陣營,并最終決定著橫跨消費者與支付工具的產業鏈能否成功構建。

目前參與NFC產業鏈競爭的企業眾多,但NFC至今未能實現突破性發展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沒有任何產業族群能夠同時擁有消費者、支付工具與商戶資源,所有的參與者都只擁有其中一部分資源,妥協或者強力擴張成為他們的選擇,但這需要時間。而另一方面,除了可見的支付工具之外,實現向消費者與商戶領域的拓展也是艱巨而又繁重的任務。

電信運營商的機遇何來?

由于NFC產業巨大的前期投資,眾多企業對于移動支付望而卻步,但擁有雄厚實力的電信運營商對移動支付寄予厚望。就基礎優勢而言,電信運營商不僅擁有龐大的用戶群,更擁有最佳的NFC支付工具——手機,對于開拓商戶市場所需要的巨大資金及投入,電信運營商同樣可以保證。

雖然擁有較好的發展條件,但時至今日,在NFC領域取得成功的電信運營商仍寥寥可數,究其原因,在于在NFC產業鏈的三大模塊中,電信運營商僅僅擁有消費者及支付工具,缺乏商戶支撐這一關鍵環節,造成產業鏈無法打通。

其中主要原因在于電信運營商無法在推廣初期獲得公共服務業務的支持。從前面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出,能否贏得公共服務的支持已經成為NFC成功的關鍵,無論是八達通本身由地鐵公司推出的身份,還是NTT DOCOMO與JR-East的合作,公共服務已經成為NFC得以推廣進而贏得用戶黏性的關鍵要素。

其流程一般是公共服務公司利用折扣吸引用戶從現金轉向NFC卡,隨后更利用折扣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最后普及到連鎖商鋪及其他領域,在實現支付的擴展之后,再賺取持續而穩定的交易費收益。但由于公共服務一般由地方政府提供,并能夠獲得地方政府補貼,具備贏利屬性的電信運營商較難參與其中。

此外,另一原因在于NFC作為一項規模效益的業務,其從推廣到最終贏得收益,需要時間及長期的投入,今天更多的電信運營商尚處于NFC投資的初期拓展階段,難以看到明顯的收益。

雖然推廣之路并不坦蕩,但從NTT DOCOMO的案例可以看出,電信運營商在NFC領域仍然大有可為。電信運營商可以在眾多NFC卡尚未得以廣泛應用的地區,提前布局市場,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先入為主的印象,進而最終影響商戶端的選擇。成功推廣NFC移動支付業務對于電信運營商的意義在于,其不僅是一項普通的贏利業務,電信運營商更能借助NFC業務變身為生活運營商。

從窄帶互聯網演進至MBB乃至大數據時代,電信運營商所面臨的窘境之一在于流量增長與收入增長無法匹配,大量低價值流量不僅擁塞著電信運營商的網絡,更讓電信運營商無法利用網絡經營高價值業務。于是,越來越多的電信運營商開始轉向流量經營,希望藉由經營數據流量抵消語音業務下滑的影響。

從長遠來看,對于電信運營商而言,更為有利的方案則是伴著移動互聯網的東風真正走入用戶生活,成為生活運營商。移動支付正是運營商從電信領域向實際生活領域過渡的上選,在增加用戶黏性的同時,更可以拓展電信運營商在其他領域的生存空間,例如基于位置服務的零售或餐飲廣告推廣,基于用戶數據的相關營銷服務等。而在規模形成之后,電信運營商在移動支付領域的獲益同樣會無比豐厚。

轉載請注明:NFC之家 » 華為:論NFC移動支付之持久戰

您必須 登錄 才能發表評論!

項目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