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消息,小米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雷軍在上表示,移動支付是離不開手機廠商的。他認為,手機擁有的數據是海量的,比電商平臺多很多,手機廠商做支付清算在防欺詐上、風險管控上具有優勢。“我個人也認為,手機未來能不能是公交卡、銀行卡、甚至車庫卡,從而讓生活更輕松”。
雷軍在會上談到,以前有些冒進,2013年,小米手機全部帶NFC功能,但只有幾萬人使用,花費了巨大成本。但此后,小米仍然在不斷推出NFC功能。“手機廠商進入支付與清算行業才剛剛開始,未來可能推動中整個支付行業的發展”雷軍說道。
據了解,2016年1月,小米以6億元收購捷付睿通股份有限公司,收購后,小米持股65%,并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這也是在央行明確近期不再發放新的支付牌照之后,很多企業曲線布局支付領域的一條路。京東、萬達、海爾和恒大等企業,也皆是通過股權收購的方式將支付牌照納入囊中。
而目前的支付市場可以說是三分天下,一方是以微信、支付寶、百度錢包、QQ錢包為代表的“互聯網系”,一 方是以蘋果支付、三星支付、華為支付和小米支付為代表的“手機系”,而傳統銀行也不甘落后,開始布局上 線掃碼支付,形成銀行系。
但這些廠商為什么很難成功?原因無外乎有三:
1、我們其實需要的是移動支付工具,而不是簡單的手機上的工具,手機廠商推出的支付產品很大程度上只能局限于自己的手機,而不能在其他平臺上使用,這無疑和移動支付的便捷性相沖突。
2、市場既有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已經有相當強大的參與者,就中國市場而言,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已經占據了絕大多數市場份額,這些后來者真的會有機會嗎?相信是一個疑問。
3、移動支付想要發展起來必須要和場景想結合,小米之前就想過可以刷公交卡,但這明顯不會是什么剛需,真正需要切入的還是吃喝玩樂等高頻需求。互聯網巨頭投入了大量資金補貼教育市場才取得了如今的成績,手機廠商可能也是需要的。
轉載請注明:NFC之家 » 雷軍:手機廠商參與移動支付市場才剛剛開始,小米未來或超過支付寶